•       观音山景区是位于帽山旅游风景区的又一奇峰,这里是云雾缭绕,光芒四射,花飞蝶舞,清香四溢,隐隐约约间有灵光闪烁,放佛“观音”点露化雨洒向然间。关于观音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天授年间,有个平常人家养育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出生时姿容秀丽、头顶白纱,族人倍感惊奇,取名天佑,寓意为上天护佑、平安随顺。

          天佑生性聪慧善良,见不得百姓疾苦。一天,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流落到天佑所住的村庄,天佑将他接到家中,每天端汤送水,呵护备至,听说老人的病需要一棵生长在帽山老林中,由山神守护的千年灵芝做药引才能痊愈,天佑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千年灵芝,但山神的交换条件是从此不准天佑回到人间,天佑为救老人的性命,含泪答应了山神的要求。

          老人得救了,天佑的善行也感动了上苍,佛祖封天佑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天佑得到佛祖封号之后遍访名山寻找修行之所,途径辽南,见帽山山清水秀,仙雾缭绕,便在此闭关修行,终于修成正果,帽山也成为观音菩萨说法的道场。

          当年观世音菩萨为解百姓苦难,经常站在山巅俯视山下芸芸众生,天长日久,观音菩萨的影像映射于岩石之上,观音山因此得名。当地百姓凡遇急难之时,便面朝观音山顶峰叩拜,皆心想事成。

          2009年,当我们将观音山所有的资料及录像纪录片,递交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学院”院长一诚大师手中时,观音山的神奇与灵气以及普明禅寺数次显圣的瑞相奇观,一诚大师的灵感一下被千里之外的观音山呼唤而出,他深深感悟到帽山神奇与灵气所在,挥毫泼墨当场写下观音山三个大字,并说 “普明禅寺是全国最大的室内观音道场,佛驻观音山。”

  •       帽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大自然赐予的旖旎风光,还生长着多种世界珍稀树种,天女木兰就是其中之一。



          天女木兰又名天女花,其花姿绰约、花香怡人,花瓣清白美丽,艳红的花蕊像爱人炽热的心,它更是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见证。

          相传很早以前,帽山脚下住着一户唐姓人家,母亲年过半百,双目失明;儿子虎背熊腰,身壮如牛,人称唐牛,是远近闻名的神猎手。唐牛为人豪爽,嫉恶如仇,对母亲特别孝顺。虽然家境贫寒,但前来为唐牛提亲的人却踏破了唐家的门槛,却都被唐牛拒绝了。原来唐牛有个心愿——要让母亲重见光明,心愿不了决不成家!为此,盼孙心切的母亲常与唐牛怄气。而唐牛依然整天忙着进山打猎、为母亲采药治病。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唐牛依旧孑然一身,母亲也拿他没办法。

          一天,唐牛听采药老人说山中有棵千年人参,能治好母亲的眼睛,唐牛决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找到这棵千年人参。

          多日来,唐牛在山中四处寻找,突然,一只梅花鹿出现在唐牛面前,奔腾跳跃,频频回头,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唐牛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羞。唐牛平生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心里不禁纳闷,他想着想着,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梅花鹿也在前面不远处停了下来,抬头望望悬崖,转眼不见了。唐牛回过神来,顺着小鹿的视线望向悬崖,突然,一株火红火红的、迎风摇曳的花儿映入了唐牛的眼睛,人参!是那棵朝思暮想的千年人参吗?妈妈的眼睛有救了!唐牛激动不已,抖擞精神,蹭蹭几步蹿到悬崖边,用尽全身的力量攀上了崖顶。

          正当唐牛像保护婴孩儿一样捧着人参寻路下山的时候,突然,山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唐牛根本睁不开眼睛,一脚踩空,唐牛“啊呀!”一声摔下悬崖,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几天几夜,唐牛醒来,睁开眼睛,发现躺在自家炕上,母亲眼含热泪,正关切地凝望着他。“妈,你的眼睛,你的眼睛能看见我了?”妈妈连连点头,“儿子,你可醒了,吓死妈妈了,多亏了这位木兰姑娘,要不是她救你回来,你早叫狼给吃了!”唐牛此时才发现身旁还立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不禁怔怔地愣住,姑娘见唐牛这般摸样,害羞地转身回到灶堂。

          唐牛木兰成亲了。

          木兰心灵手巧,耕田织布样样在行;唐牛身强力壮,打猎采药勤勤恳恳;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日,木兰扶婆婆到院中晒太阳,忽见天边飘来一朵灰蒙蒙的云彩,云上好像立着一群手拿各式兵器的天兵天将,木兰抬头一看,不禁大惊失色,拉起婆婆赶紧回屋。待再转过身来时,小院内已站满了天兵天将。

          原来,木兰是天宫王母娘娘身边的侍女,因感念唐牛一片孝心,决心暗中帮唐牛一把,因她出来时日太久,被王母发现,遂派天兵下界捉拿木兰。

          唐牛不忍木兰被捉,与天兵发生了激烈的交战,混战中,唐牛寡不敌众,中箭身亡。

          木兰见唐牛倒地,悲愤欲绝,一头撞向大树,可怜一缕香魂追随唐牛而去。

          母亲将他们夫妻二人葬在帽山幽谷之中,每日里填土修缮,累了,便坐下来,像往日里一家人唠家常一样,陪他们说话。

          第二年,漫山遍野万物复苏、芳草吐绿,唐牛、木兰的坟上长出了一株奇异的小树,母亲想,或许是孩子们怕她孤单,化身小树来陪伴她。于是,母亲像当年养育唐牛一样,精心呵护着小树,转眼到了六、七月间,树上开满了奇异的鲜花,馥郁花香十里八村都闻得到。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称奇,都说是唐牛、木兰留恋人间不忍离去,故而把自己精魂留在家乡。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唐牛木兰的忠贞爱情,就把此花称为天女木兰。

  •       古时候帝王无道,惹恼了玉帝,传渝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行云布雨,不久,苍茫大地,遍野哀鸿,一片枯黄。

          司掌天河的龙王不忍看到人间这种惨景,为救黎民百姓,竟不顾玉皇之命,为人间降了一场透雨。玉帝勃然大怒,将龙王打下凡,压在辽南地区的一座山头下,山头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种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像寻找铁树开花一样,为救龙王,百姓们到处去找“金豆开花”,正在观音山闻听人间疾苦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了解到龙王是为了百姓苍生,心生不忍,但龙王确实又违反了天规,法不容情,所以化身智者给百姓出主意。用随处可见的玉米爆花替代“金豆开花”。这法子真灵,玉皇一看人间千门万户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将龙王召回天庭,刚好这天是二月初二,从此民间留下二月二龙登天的传说和爆玉米花的习俗。

          而龙王有感于观音菩萨的救助之恩和百姓的报恩之情,特向玉帝请辞凌霄阁职务,来到凡间在观音山守护辽南百姓和观音道场。后来观音菩萨见龙王有如此慈悲仁义向佛之心,特请佛祖封龙王为佛门护法神-八部天龙,常驻观音山护佑众生、护持佛门净土观音道场,这也就是观音山如今龙潭的由来。

  •       在帽山的半山腰,有一对外形一高一矮、相拥相抱、紧紧依偎的巨石,人们把它称作情侣石。关于情侣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清朝末年,帽山脚下生活着于、王两大家族。王家一位美貌的姑娘嫁给了现今瓦房店复州城一户白姓财主,姑娘嫁过去几年,夫妻感情尚好,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孩子。

          一天,家中长工早起,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开大门,见一布包搁在石阶上,一个粉嫩的婴儿嗷嗷待哺,一看便知是穷人家养不起了,要为孩子找条生路。

          长工赶紧报告主人,财主夫妇命人抱回孩子,打开襁褓,见是男孩,喜出望外,把孩子留了下来,上上下下都把捡来的孩子称为少爷,呵护备至。

          说来也怪,小男孩来了不久,夫人发现自己怀孕了,也许是应了那句老话:捡来一个,带来一个吧。

          不久,夫人生下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一家人欢喜异常,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自从财主夫妇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小姐与少爷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小少爷变成了今天的小长工,每天被财主呼来喝去,一刻也不得闲。

          虽然有主仆之分,但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仍有许多同龄人的乐趣,只要小长工干完活,他们便一起玩耍,私塾先生每天教小姐识字,转身小姐又成了小长工的先生,在两小无猜、亲密无间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长大了,彼此间产生了爱慕之情,怕财主阻拦,他们只能暗中往来。

          转眼小姐到了出嫁的年龄,财主找媒人为小姐选亲。小姐貌美博学,是远近闻名的花魁,好多富家公子都以娶到她为荣,纷纷找媒人提亲。

          小姐见父亲一心要把自己嫁入富门,执意不从,财主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选中一户富商,择日嫁女。

          小姐不吃不喝,以绝食抗争。小长工急得团团转,每天采点野花为小姐解闷,野果为小姐充饥,隔着窗子和小姐说说话,两个人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谁都不舍得放弃对方。

          夫人心疼女儿,又不敢违背财主的旨意。见女儿心意已决,一天夜里,趁财主睡下,夫人把他俩叫到跟前,递上包裹,千叮咛,万嘱咐后,派人连夜将他们送到帽山脚下的娘家。当时,夫人的娘家只剩一个哥哥,见外甥女儿投奔自己,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照顾好。

          财主见女儿和小长工私奔了,大发雷霆,全家老少被他审了个遍,得知小夫妻隐居帽山后,决定亲自带人前去抓捕。夫人赶紧派心腹为小夫妻报信。

          小夫妻接到报信,急忙和舅舅收拾起简单的行李,逃到帽山深处。财主明知他们就在山上,但因惧怕山上的豺狼虎豹,只能望山兴叹。

          为了能长期安居,他们在山上盖起了两间小房。舅甥三人男耕女织、打猎、采药,日子虽然艰辛,但一家人不离不弃,过的和睦温馨。

          后来财主一天天老了,偌大的家业无人打理,不禁思念起唯一的女儿,便商量夫人把女儿一家接回来。

          小夫妻为舅舅养老送终后,也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回到了白家,后代改随母姓。

          后来有好事者到复州城做过考证,地方志确有记载,白家家谱也确实有过女子单传,可见此传说也不是谬传。

          一九八一年帽山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山洪过后,在当年小夫妻住过的地方,惊现一对巨石,就是现在的情侣石。

  •       相传在上古时代,帽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不料想的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却引来了修练多年的鳖精

          带领虾兵蟹将占领了帽山,祸害百姓,糟蹋庄稼,观音菩萨看到百姓受苦,便派善财童子和龙女驱赶鳖精,鳖精使动妖法水淹帽山,观音菩萨闻讯即令九天神龟下凡助阵,神龟钻到帽山底下,托起帽山,只见水涨山高,百姓纷纷跑到山顶躲避,直至鳖精妖法使尽,被抓回天庭,神龟也自此受命留在帽山,帽山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盛世景象。

  •       巍巍老帽山,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仙气与灵气之间,仙峰和天堂记载了仙人赐药的神奇故事。

          雕刻仙峰、天堂四个字的人就住在帽山脚下,名字叫王兴文,现年52岁,为什么这字是他刻的呢?

          原因是在一九九八年的冬天,他妻子在帽山中拾柴禾,突然一阵旋风向她吹来,她便迷迷糊糊地坐在了地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才苏醒过来,发现天色已近傍晚,就摇摇晃晃地跑回了家,回到家后,就一直卧床不起,得了一种怪病,整天疯疯颠颠的,丈夫只好带她到医院看病,到了医院以后,经大夫诊断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只好又回到家中,到了晚间,又疯疯颠颠的,又砸盆、又摔碗,嘴里一直唠叨仙呀、神呀、蛇仙附体呀?神仙显灵阿!

          丈夫在邻居大婶的提醒下,找了一位有名的“大仙”来家里看病,大仙说:你妻子在山中遇到了帽山顶的蛇仙和狐仙,它们求她在山顶给它们刻字立仙位,用来给凡人烧香求药,以普度众生,而且刻字立牌的时间必须是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大年初二那一天,她丈夫半信半疑,心想:自己也不会刻字,怎么能可好呢?大仙说:你别管那些,到时候你就带着凿子、锤子去刻就行,位置必须在最高的两个山峰上,刻完一周后,你妻子的病就会不治而好。

          当时,王兴文就问:我刻什么字呢?大仙说:神仙自有神仙住的地方,一切靠你的悟性,随缘去吧。

          到了九八年正月初二这一天,王兴文一早就带着工具来到帽山脚下,这一天是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他顶着暴风骤雪,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终于来到了山顶,山顶祥云缭绕,一片红光,犹如佛光普照,他便到了五指峰中的第一峰,磕头作揖,一舜间,灵感倍增,就刻下了“仙峰”两个大字,然后,又到了第二峰,刻下了“天堂”两个字,自己觉得刻得非常好,不敢相信是出自自己之手,自己仔细琢磨,才知道是神仙附体所至。这时天色已晚,就匆忙下山回家了,果真在正月初七那一天,妻子如大病痊愈,象正常人一样,这就是天堂、仙峰的由来。

          后来,人们经常到帽山顶祭拜,求保平安。由于帽山的神奇和灵气,被后人称为神帽山。现在,神帽山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可接待海内外游客几十万人次。正所谓:来帽山旅游:探索神帽山的神气、感受神帽山的灵气、带回神帽山的福气。

  •       被誉为辽南“第一峰”的帽山,是由五座山峰连缀而成,主峰是仙峰,海拔848米。依次是天堂峰、佛祖石峰、佛母石峰、小帽山峰。由于帽山森林植被茂密,蕴藏着丰厚的动植物资源,时隐时现的动物非常多,其中被称为帽山最有灵气的动物要属帽山仙蟒。

          帽山景区类属长白山系千山余脉,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在奇伟秀逸的小帽山山谷里,住着一条巨大的蟒蛇,头大如斗,身长十丈,脊背呈青黑色,为当地一药农亲眼所见。

          那是在二00二年夏季的一天,一阵暴风骤雨过后,天气非常晴朗。小帽山顶云雾缭绕,在日光的照耀下,顶峰上呈现出五彩的光环,似一道道佛光普照着帽山的山峦,当地的药农都知道,山出佛光,必有仙果。

          这时有一位药农正在山上采药,突然看到山崖下有一棵奇怪的树,上面结着果实,闪闪发光。他就朝着树的方向攀去,山崖非常陡峭,费了很大力气才爬到树下,发现在树的后面有一个一米方圆的石洞,洞内深不见底,寒气袭人。再看树上结着紫红色的小果,个个晶莹剔透,方知是仙果。心想:快摘仙果,速速离去,急切地伸手去摘。

          这时,一条大蟒从洞内探出头来,朝着药农喷出一团水雾,迅速的用蛇身护住这棵树,不让人靠近。药农心想:此果有仙蟒保护,必是仙果“红菩提”,是凡人不可得的。就转身朝崖下攀去,想快速的离开此地,到对面的山峰观望,蟒蛇似一条青色的带子,闪闪发光。药农回到家后,把这件事讲给村里人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小青蛇仙蛰居此地,自古至今从没伤人,是护山佑民的神仙,是来保佑我们一方水土平安的。后来,人们根据蟒蛇的颜色称它为青蛇。

          在帽山景区有一个名叫“四行沟”的山谷,谷深一千多米,谷内的山核桃树、山梨树、枫树和野生猕猴桃长得树高林密,根深叶茂。人在山谷里行走,根本就望不到天。谷里有一股清泉,四季长流,水质清凉可口,甘甜滑膩。在山谷的下游,有一处由泉水积攒的水湾,被古人称为白龙湾。

          山谷两侧,山脉层峦叠嶂,生长着茂盛的灌木林,其中有柞树、腊树和紫椴。在这条山谷里,居住着一条龙头蛇身的白色巨蟒,身长数丈,身粗如碗口,身上白色的鳞片闪闪发光。

          这条巨蟒曾被居住在帽山脚下王屯老五爷亲眼所见。当时,老五爷在山谷南侧的一片柞树林里放蚕,那一年,很少下雨,天气非常炎热,整个山林里遭受了虫灾午后的天气让人热得受不了,老五爷就想找个阴凉的地方睡上一觉,可是,地上的虫子太多,硬往人的身上爬,根本就睡不着觉。

          老五爷就想了一个绝招,到白龙湾边水里睡,他就在水里放上四块大石头,上面铺上两块大石板,然后躺在上面就睡着了,不知不觉间,他被一股冷水浇醒,一个机灵坐了起来,抬头一望,看见一个长着龙头的怪物矗立在水潭边,正朝天空打着喷嚏,喷嚏带出一团团水雾,像下大雨一样。他吓得转身就跑,一直跑到远处,觉得蟒蛇没有追来,才敢回头眺望。只见这条大蟒喝足水以后,就朝山上爬去,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一条银白色的带子镶在山间。

          那一年,老五爷的蚕获得了大丰收,第二年以后,老五爷就带领村里的蚕农到山上放蚕,并且年年都有好收成。百姓们都说是白蛇保佑,才使我们这里风调雨顺,无灾无难。这盘踞在东西山脉两条仙蟒,一青一白,被后人称为青蛇、白蛇。在当今时代,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更应当把动物当成我们人类的朋友,去爱护它、保护它。为人类与动物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       普明禅寺座落在老帽山中,山下有一村庄叫王家屯。屯中王氏家族中有一支人四世单传,第四世传人王吉品,娶妻吕氏十年不孕,虽四方求医问药而终不得喜。届时老父亲尚建在,一家三口整日愁眉不展,不知奈何。

          吕氏虽一妇道人家,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逢初一十五必到普明禅寺烧香拜佛,风雨不误。老和尚见其如此虔诚,动了怜悯之心,指点迷津道:“品字为三口,吕字曰两口,何言子女?”吕居士恍然大悟,原来却如此。王吉品更名为王吉全,吕氏则随母姓李,翌年既得一子,后又生一女。

          王家夫妇择一吉日,携儿抱女到普明禅寺长跪不起,千呼观音佛功德无量,万谢老和尚怜悯之心。老和尚道:“品字三口,吕字两口。皆虚妄之词,是你的虔诚之心感动了观音。”

          现在王氏一家都是居士,一九八一年迁往皮口镇某地居住,全家时常到普明禅寺感恩报德,多有施舍。

  •       辽南老帽山属千山山脉,是辽南丘陵与北部山区的分界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山同西南瓦房店市得利寺的龙潭湾,北面盖洲韩家沟的天门关,都是李世民东征时的古战场。

          杵米石是老帽山风景区一景,与普明禅寺相望五百步许。坊间传说此二地曾有一段异族渊缘。李世民东征破天门关时,高句丽军队仓慌向东南方向退去,走到帽山时,其中一位将军妻子身怀六甲,跟不上败退的军队,只能暂栖山中,不日产下一女婴,二人以山中野麦为生,凿石杵米食之。

          许日,普明禅寺一僧到西山采药,隐约听到婴儿啼哭,窥伺良久,报与方丈。老和尚大动恻隐之心,常以稀粥接济。婴儿满月后,战乱已平,将军夫妇来到普明禅寺,许愿将来必报大恩。

          据说,将军夫妇逃到庄河某地隐居起来,家业渐兴。其族人不忘先辈嘱托,于顺治八年捐资重修普明禅寺,以报当年施粥救命之大德。

  •       清朝末年的时候,普明禅寺不是很大。寺内一镀金佛像平素供养在内室,只有寺院节日的时候,才请上大堂。

          双塔人冯宝山,是一个小生意人,每到秋天,经常到老帽山地区收购一些山货野品倒卖,有时利润是挺丰厚的,日子过得自然不错。但是,这个人的口碑不是太好,虽然算不上是奸商,他爱沾小便宜的德行却常为人所诟病。

          那日正是普明禅寺四月初八庙会,善男信女车来人往,你拜我求,一片乱哄哄的景象。冯宝山就在人群之中,他看见了那尊小金佛便面露贪婪之色,心中邪念顿生,瞅准一个机会,把佛像藏于腋下,在摊上扯了二尺红布,夹在货里溜之。

          冯氏把佛像供奉在杂货铺里,每日都是很虔诚的样子,又过了几天,铺里奇怪的事情接连不断:先是核桃一夜之间开裂发芽,后是架上的灵芝放到顾客手里就变成了野蘑菇,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笑柄。对此,店主百思不得其解,整日闷闷不乐。一次在朋友家喝酒多吃了几杯,去时夜色已沉,他便迷迷糊糊倒在路边睡着了:不远处三步一歪来一个小鬼,扯着衣襟把他领到一个去处,那里阴森森的,堂间坐着一个判官摸样的人,两边还有几个拿着刑具的帮凶,只听判官摸样的人喝道:“你偷佛像不算,还拿裤衩布裹着,判你一病不起,老婆离去做娼妓,不得上诉,去吧!”

          先是几声鸡鸣,狗也叫起来了,冯宝山醒来一身冷汗,回到家把梦境说与老婆听了,自此卧床不起,店铺也关了门。原来,冯妻见哪裹佛像的布一时没有他用,便做了一个裤头穿着,哪知能闯下如此大祸。

          冯妻有个远房亲戚叫郑九公,会一些法术,经常装神弄鬼骗些财帛讨生活,有时给人看事也很灵验。冯妻按着九公的吩咐,托人赶着马车,冯宝山躺在车上捧着佛像,她自己则跪在前头,用裤头蒙着脸,一路朝普明寺赶来。

          冯宝山每日跪佛,冯妻则做些苦力,折腾了百日方才得到观音佛的谅解。至于店中那些蹊跷事,是阴司那拨人干的,与阳界无关。

  •       前清道光年间,老帽山下王氏家族发生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陈氏女无夫而嫁,一生吃斋念佛贞节贤良,黄泉路上始见夫君面。此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治皇帝知道后,甚为感慨,御赐贤良碑一座,立于王氏门前。

          王氏先祖王宰敬曾孙王宣,生来体弱多病,求医问药均不见好转,其父母听信他人之言,为他早早订下终身陈氏女,目的是以喜冲灾。可是,王宣未及成年便弃世而去。陈氏女极重封建礼教,抱定生是王家人,死是王家鬼的信念不动摇,在王宣坟前拜堂成亲,并过继三岁的王连英为嗣。

          当年普明禅寺方丈为此事深受感动,把王连英接到寺院带发修学。陈氏女在家则吃斋念佛,内修礼仪,外避碎语,言谈举止没有半点差池,成就其一生名节。王连英二十岁秀才及第,后在复州城为官多年,名声极佳,时有“王青天”之称。王连英辞官归隐后,在普明寺借一间屋设立私学,讲授佛学和儒学,免费授业,以报答寺院和邻里当年相济之恩。

          坊间传说当年立贤良碑时非常隆重,官僚乡绅、巫医商贾、僧俗布衣前来祝贺者比比。在放碑座和立碑身时都非常顺利,可按碑头时确怎么也按不上,众人无不疑惑。老方丈略有所思,拜问老妇人可有不妥之处,老妇人沉吟片刻道:“尚留有绣花鞋一双。”她转身取出绣花鞋烧掉后,碑头则稳稳当当地被按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因火种稀少,王陈氏吸烟时曾和叔公对过一次火致使碑头按不上,老妇人自知有过,朝普明寺三拜九叩以示检讨,立碑才得以圆满。

          贤良碑原立在王屯王科文现住宅附近,一九六七年“文革”时被红卫兵推倒,一九八一年特大洪水将其埋于地下,可惜碑文内容至今无一人吟得一字。